为了充分发挥红十字工作育人作用,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,引导青少年参与红十字事业,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》,将学生健康知识、急救知识,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。通知指出,学校红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,针对青少年生理、心理特点,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。采取多种形式,传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、疾病防控、心理健康、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、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,提高学生健康素养。通知要求,要普及志愿服务理念,吸引更多青少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,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国际国内红十字青少年交流活动。要加大投入建设博爱校医室,建好用好红十字救护站、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、人道主义教育基地、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等阵地,探索政府、学校、社会共建共享红十字青少年阵地机制。
据报道,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.4 万。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,抢救非常重要,抢救时间每延迟1 min,其生存率会降低7% ~ 10%。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,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、交通枢纽(如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站)、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。因此,院外心脏骤停(out-of-hospital cardiac arrest,OHCA) 的抢救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。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AHA)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,早期呼救、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(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,CPR)、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(automatedexternal defi brillator,AED)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OHCA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。研究表明,在1 min 内实施CPR,3 ~ 5 min 内进行AED 除颤,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% ~ 70%。由此可见,早期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,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。
公众启动除颤(public access defi brillation,PAD) 是指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高、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与公众培训CPR,当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,由现场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使用AED 对患者进行除颤,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,改善其预后。80% 的OHCA患者是由室颤所引起,发病突然、进展迅速,患者发病数分钟后可能会死亡,室颤必须由电除颤才能被纠正。目前高度自动化的AED 操作很便捷,受训后使用极少发生差错,能够解决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对OHCA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难题。因此,在公共场所需合理、有效地配置AED供抢救心脏骤停患者。目前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均开展了PAD 项目,已有使用AED 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的规范流程或指南。